一往而深,在最美的時光里與造價相伴
改革開放四十年,這些深深淺淺的時光向世人訴說著中華大地的驚世奇跡。難奈心中的悸動,給過往一個回眸,我也想談談造價人這些被驚艷了的歲月。 手算時代,構筑在紙筆間的依戀 90年代中期,懷揣著青春的夢想,我成為了省六建的一名預算員,從此我的生活被圖紙、定額、計算器、各種計算紙、復寫紙、簽字筆充盈。那時預算員的工作充滿儀式感:案頭上的定額是必備的,工作流程和算量必須遵循先后順序,圖紙上做滿了各類標記,而預算員提筆寫下每個數字時亦是滿懷莊重。 尤記得當年最喜歡做工料分析:一來冗長的算量工作終于結束,成果就在眼前;二來不要消耗太多腦力,寫上分部分項工程名稱,抄上定額消耗量和工程量,余下的就只是埋頭打打計算器了;再則許是因表格巨長的緣故,每每完成總會有種別樣的成就感。話說當年打計算器的水平是近乎出神入化呀,眼睛盯著計算紙,手指在計算器小小的按鍵上飛舞,關鍵是準確率能達到99.9%。 成果文件一式四份是少不了的。在那些沒有復印機的日子里,復寫紙就是預算員的神器。為了能讓最下面那一張紙上的字跡依然保持清晰,書寫時非得要用點蠻力才行,往往稍不留神就會將紙張劃破。日積月累、長此以往,中指上漸漸鼓出一包,直至二十多年后的今天,指頭上仍舊還留著這個老繭的印跡。 當一個項目的工作接近尾聲時,或許已是兩三年之后了。在日復一日的相守中,工作內容和造價在紙上寫過了一遍又一遍,一沓沓散發著氨水味道的嶄新藍圖在歷經預算、進度款和結算的反復折騰后,漸漸變白、泛黃,圖紙上紅綠綠的標記以及計算表上密密麻麻的數字一如一串串跳動的音符,訴說著這份構筑在紙筆上的依戀。 電算時代,難掩眉間舞動的風采 九十年代末期,電腦雖然仍不多見,但為一臺電腦專門弄一個電腦房并配置一臺空調的時代已經過去,作為預算員還是能成為項目部唯一電腦的常客。此時,改革開放的春風讓建筑業異軍突起,各類項目的建設如雨后春筍般涌現,預算員的數量以及傳統的手工計價方法已經無法滿足市場需求。伴隨著注冊造價師的開考和應運而生的計價軟件,工程造價電算時代的大幕徐徐拉開。 忽如一夜春風來,預算員倏然成為了建筑業的熱餑餑。當年的我除了在單位上班,還在剛剛脫鉤的事務所兼職。那個年代年輕人的闖勁是足夠的,尤記得在老大哺乳期接到事務所委派出差的電話,不知道是出于盛情難卻還是別的緣故,一個大雪天,在老公簡單告訴我手提電腦的開關機和操作方法后便出發了,就此真正開啟了行走于造價咨詢的漫漫長路。 繁瑣的套定額、調價差 、取費工作在一瞬間得到緩解,繁重的算量工作也隨著各類軟件的誕生得以解放。造價人在人機交互中加入自己的思想,使各類軟件真正做到了為我所用。在電腦和軟件的幫助下,項目完成的時間迅速縮短,項目完成的數量也飛速增加,年輕一代的造價人也快速奔向了小康。 如果說手算時代是一鍋自己用心慢慢熬制的雞湯,那么電算時代就好比是剛剛出道的美食家,想要迅速嘗遍各種派系、各種花樣的菜式,既能嘗鮮又能掙錢,雖然因常年忙碌讓臉上掛滿了風霜,卻掩飾不了眉間舞動的風采。 速算時代,奏響智能造價新篇章 近兩年,建筑業轉型升級的呼聲風起云涌,據預測,到2025年,人類對建筑業的影響將會越來越小,傳感器是駐守在地面的眼睛,無人機是盤旋在天空的眼睛,自動導向的機器將充當手臂,屆時,建設一棟摩天大樓在完成相關信息的輸入后,簡單得就好比只要按下發射鍵。 為了跟上數字建筑、智能建造等發展步伐,造價業正在未雨綢繆,迎接新時代的挑戰。BIM、大數據、互聯網+、云計算、人工智能等新技術正在緊鑼密鼓的研發與實踐中;2017面世的5D云機器人造價師助理可以替代造價師完成一半的工作量,實現了“一小時清單、一秒鐘算量、一秒鐘查詢”。不久的將來,工程造價業將會迎來全新的速算時代,一鍵算量、計價不再是難以追逐的夢想。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我們造價人要做的就是以新一代信息技術為導向,著眼于全生命周期的造價控制,逐步從技術職能向管理職能轉換,實現不久的將來我們的工程造價業也能伴隨“一帶一路”走向國際市場的宏偉目標。 時光流轉,花開花謝,娓娓道來的不僅是造價人故事,更是在書寫造價人的不朽傳奇。所幸沐浴著改革春風的這些最美時光里,我一直與造價相伴。相約十年,再來續新時代的傳奇佳話。
?
?